【放射性衰变名词解释】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,自发地发生结构变化并释放能量的过程。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不稳定的同位素(即放射性同位素)中。通过衰变,原子核会转变为另一种元素或同位素,同时释放出粒子或电磁波,如α粒子、β粒子或γ射线等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放射性衰变的类型和特点,以下是对常见衰变方式的总结与对比:
衰变类型 | 释义 | 释放粒子 | 原子序数变化 | 质量数变化 |
α衰变 | 原子核释放一个氦核(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) | α粒子(⁴₂He) | 减少2 | 减少4 |
β⁻衰变 | 中子转化为质子,释放一个电子(β⁻粒子) | 电子(⁰₋₁e) | 增加1 | 不变 |
β⁺衰变 | 质子转化为中子,释放一个正电子(β⁺粒子) | 正电子(⁰₊₁e) | 减少1 | 不变 |
γ衰变 | 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,释放高能光子 | γ射线(高能光子) | 不变 | 不变 |
放射性衰变是一个自然过程,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,并被应用于医学、能源、考古等多个领域。例如,铀-238的衰变链用于测定岩石年龄,而碘-131的β衰变则常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
了解放射性衰变的基本原理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稳定性与变化规律,也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