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乞骸骨词语意思】“乞骸骨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古代文人或官员在年老体衰、身体不适时,向朝廷请求辞官回乡养老的表达方式。这一词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仕途与人生阶段的重视。
一、词语解释
“乞骸骨”字面意思是“请求归还自己的骸骨”,即希望死后能回到故乡安葬。引申为请求退休、告老还乡。此词源于古代儒家思想中对“孝道”和“忠君”的重视,强调官员在年老时应辞官归家,以尽孝道,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顺应。
二、词语来源
“乞骸骨”最早见于《汉书·王吉传》:“愿乞骸骨,归老于乡里。”这表明在汉代已有官员使用此词表示辞官的愿望。此后,“乞骸骨”逐渐成为一种正式的辞官用语,广泛应用于历代文人、官员的奏章中。
三、词语用法
1. 正式场合:多用于官员上书皇帝,请求退休。
2. 文学作品:常见于诗词、史书、小说等文学作品中,用以表现人物的忠诚与谦逊。
3. 现代语境:虽不再常用,但在文学或历史研究中仍具重要意义。
四、词语意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 | 乞骸骨 |
含义 | 请求辞官回乡养老,归隐故里 |
字面意思 | 请求归还自己的骸骨(即希望死后能回家安葬) |
引申义 | 告老还乡、辞官退隐 |
使用场合 | 官员上书、文学作品、历史文献 |
文化背景 | 反映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孝道与忠君观念 |
现代应用 | 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表达,不常用作日常用语 |
五、结语
“乞骸骨”作为古代辞官的一种委婉表达,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和家庭的重视,也展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官职与人生的深刻理解。尽管现代社会已不再使用这一说法,但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