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综合 > 严选问答 >

垓下之战读法

2025-10-05 05:18:12

问题描述:

垓下之战读法,求快速帮忙,马上要交了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05 05:18:12

垓下之战读法】“垓下之战”是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记载的一场决定性战役,发生在秦末汉初,标志着楚汉相争的终结。对于历史爱好者、学生或研究者而言,“垓下之战”的正确读音和理解方式至关重要。本文将从读音、背景、关键人物、战役过程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。

一、读音说明

“垓下之战”的正确读音为:

- 垓(gāi)

- 下(xià)

- 之(zhī)

- 战(zhàn)

因此,“垓下之战”应读作:gāi xià zhī zhàn。

二、

垓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战,发生在公元前202年,地点在今安徽省灵璧县附近。此战中,刘邦联合韩信、彭越等诸侯,围困项羽于垓下,最终迫使项羽兵败自刎,标志着西楚政权的彻底灭亡,也奠定了汉朝建立的基础。

关键人物:

人物 身份 作用
项羽 楚霸王 战败自刎,西楚政权覆灭
刘邦 汉王 统一中国,建立汉朝
韩信 汉军统帅 策划围攻项羽
彭越 汉军将领 参与合围
英布 汉军将领 参与合围

战役过程简述:

1. 前期准备:刘邦联合韩信、彭越、英布等,形成对项羽的包围之势。

2. 垓下被围:项羽被困于垓下,兵力逐渐消耗,士气低落。

3. 四面楚歌:韩信命士兵唱楚地民歌,动摇楚军军心。

4. 突围失败:项羽率八百骑突围,但最终被汉军追击。

5. 乌江自刎:项羽无路可退,最终在乌江边自刎。

历史意义:

- 标志着秦末群雄割据局面的结束。

- 刘邦建立汉朝,开启长达四百余年的汉代统治。

- 成为后世文学、戏剧的重要题材,如《霸王别姬》等。

三、表格总结

项目 内容
战役名称 垓下之战
正确读音 gāi xià zhī zhàn
发生时间 公元前202年
地点 今安徽省灵璧县附近
主要人物 项羽、刘邦、韩信、彭越、英布
战役结果 项羽兵败自刎,刘邦胜利
历史意义 结束楚汉战争,汉朝建立
文化影响 成为后世文学、戏曲重要题材

四、结语

“垓下之战”不仅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,更是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节点。了解其正确的读音与背景,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这段历史的脉络。通过文字与表格结合的方式,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相关知识,避免因误解而产生错误的历史认知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