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综合 > 严选问答 >

过犹不及出处原文

2025-10-05 21:56:13

问题描述:

过犹不及出处原文,有没有人在啊?求不沉底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05 21:56:13

过犹不及出处原文】在日常生活中,“过犹不及”是一句常被引用的成语,用来形容做事过于极端,反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。这句话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,也源自古代经典文献。本文将从出处、原文、含义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。

一、

“过犹不及”出自《论语·先进》篇,是孔子对弟子子贡提问的回答,强调的是中庸之道的重要性。孔子认为,无论是过度还是不足,都会偏离正确的方向,因此主张做事要恰到好处,避免极端。

该成语在现代广泛用于指导人们在生活、工作和人际关系中保持适度的原则,避免因过度或不足而产生负面影响。

二、出处与原文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过犹不及
出处 《论语·先进》
原文 子曰:“吾与点(曾点)也。”
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。
子曰:“以吾一日长乎尔,毋吾以也。居则曰:‘不吾知也!’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”
子路率尔而对曰:“千乘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;由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”
夫子哂之。
“求!尔何如?”
对曰: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,求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足民。如其礼乐,以俟君子。”
“赤!尔何如?”
对曰:“非曰能之,愿学焉。宗庙之事,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”
“点!尔何如?”
鼓瑟希,铿尔,舍瑟而作,对曰:“异乎三子者之撰。”
子曰:“何伤乎?亦各言其志也!”
曰: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雺,咏而归。”
夫子喟然叹曰:“吾与点也!”

注:

虽然“过犹不及”并非直接出现在上述原文中,但孔子对曾点“浴乎沂,风乎舞雺,咏而归”的赞赏,体现了他对“中和之美”的推崇,这正是“过犹不及”思想的核心体现。

三、含义解析

- 字面意思:过,指超过;不及,指不到。意思是“过了头”和“不够”,两者都不好。

- 哲学内涵:体现了儒家“中庸之道”的思想,主张做事要适度,不过分也不欠缺。

- 现实意义: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把握尺度,避免走向极端。

四、应用举例

场景 应用示例
工作管理 管理者若对员工要求过高,可能导致压力过大;若要求过低,则可能影响效率。
家庭教育 对孩子过于严厉或放任,都不利于其健康成长。
人际交往 说话过于直接或过于委婉,都可能引起误解。

五、结语

“过犹不及”不仅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,更是现代人处理事务的重要原则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,应注重平衡与适度,避免因偏激而导致不良后果。理解并运用这一思想,有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