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虎求百兽而食之文言文翻译虎求百兽而食之文言文怎么翻译】一、
“虎求百兽而食之”出自《战国策·楚策》中的寓言故事,原文为:
> 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狐曰:‘子无敢食我也!天帝使我长百兽,今子食我,是逆天帝命也。’虎不若。于是,狐遂与虎行于山中。兽见之皆走。虎不知兽畏己而畏狐也。”
这段话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虚张声势、借力使力的寓言故事。老虎想吃百兽,结果抓住了狐狸。狐狸谎称自己是天帝任命的百兽之王,老虎不敢吃它。狐狸便带着老虎在山中行走,其他动物看到老虎都逃跑了。老虎却不知道,它们害怕的是狐狸而不是自己。
这个故事常用来比喻那些借助他人权威或势力来吓唬别人的人,最终会被人识破真相。
二、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表
文言文 | 白话文翻译 |
虎求百兽而食之 | 老虎寻找百兽来吃掉它们 |
得狐 | 抓到了狐狸 |
狐曰:“子无敢食我也!” | 狐狸说:“你不敢吃我!” |
天帝使我长百兽 | 天帝让我统管百兽 |
今子食我,是逆天帝命也。 | 如果你现在吃了我,就是违背了天帝的命令。 |
虎不若 | 老虎没有敢吃它 |
于是,狐遂与虎行于山中。 | 于是,狐狸就和老虎一起走在山中。 |
兽见之皆走。 | 动物们看到它们都逃跑了。 |
虎不知兽畏己而畏狐也。 | 老虎不知道动物们害怕的是狐狸,而不是自己。 |
三、寓意解析
这个寓言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
- 表面强大者未必真正强大,有时候只是借助了他人的力量或威势;
- 虚张声势者终将暴露,一旦真相大白,便会失去原本的威慑力;
- 认清事物的本质,才能避免被表象迷惑。
四、总结
“虎求百兽而食之”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,更是一种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讽刺。通过简单的对话和情节,传达出丰富的哲理,值得我们在生活中细细品味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类似寓言故事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