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曹操杀吕伯奢歇后语】“曹操杀吕伯奢”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典故,也常被用作歇后语。这个故事源自《三国演义》,在民间流传广泛,成为形容人疑心重、多疑成性或行为极端的典型例子。
一、歇后语含义总结
歇后语:
曹操杀吕伯奢——宁我负人,毋人负我
解释: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曹操为了自保或防止被背叛,宁愿先下手为强,即使对方是曾经的朋友或亲人,也不留情面。这反映了曹操性格中狠辣、果断的一面,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权力和生存的极度重视。
二、历史背景与故事简述
根据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描写,曹操在逃亡途中路过吕伯奢家,吕伯奢是他的老朋友。吕伯奢热情款待了他,但曹操却因怀疑吕伯奢要加害于他,最终将其全家杀害,并说出“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”的话。
虽然正史中对这段情节有不同记载,但在文学作品中,这一事件被广泛传播,成为曹操性格的一个重要象征。
三、歇后语使用场景
使用场景 | 示例 |
描述某人多疑、狠辣 | 他这个人真是曹操杀吕伯奢——宁我负人,毋人负我。 |
形容权谋手段 | 这种做法太像曹操杀吕伯奢了,为了利益不择手段。 |
用于讽刺或批评 | 他这种行为简直就像曹操杀吕伯奢一样,毫无情义。 |
四、相关延伸知识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回 |
原文出处 | “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” |
正史记载 | 《三国志》中并未明确记载此事,可能为小说虚构 |
文化影响 | 成为成语“宁我负人”的来源之一,常用于形容权谋者 |
五、总结
“曹操杀吕伯奢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,更是一个典型的歇后语,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伤害他人的人。它反映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,也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冷酷现实。在现代语言中,这一歇后语仍被广泛使用,具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和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