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层林尽染是什么意思】“层林尽染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秋天山林的美丽景象。它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《山行》:“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”其中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正是“层林尽染”的意境体现。
一、含义总结
“层林尽染”字面意思是“层层叠叠的树林都被染成了红色”,实际用来形容深秋时节,山林中树叶因气温降低、光照变化而呈现出红、黄、橙等丰富的色彩,整片山林仿佛被染上了一层绚丽的颜色,景色非常壮观。
二、用法与常见场景
项目 | 内容 |
词性 | 形容词短语/成语 |
结构 | 主谓结构(层林 + 尽染) |
常用场合 | 描述秋季山林美景、文学描写、旅游宣传、摄影题材等 |
感情色彩 | 褒义,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|
近义词 | 层峦叠嶂、秋色斑斓、万山红遍 |
反义词 | 春意盎然、绿意葱茏 |
三、扩展理解
“层林尽染”不仅仅是一个视觉上的描述,也常常带有情感和哲理的意味。它象征着季节的更替、生命的轮回,以及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。在文学作品中,它常被用来烘托一种宁静、深远或略带哀愁的氛围。
四、例句参考
1. 秋天的香山层林尽染,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。
2. 每年十月,黄山都会迎来层林尽染的美景,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。
3. 他站在山顶,望着层林尽染的山谷,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。
五、结语
“层林尽染”不仅是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,更是中华文化中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深刻体悟。它提醒我们,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也要学会停下脚步,欣赏身边的风景,感受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律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