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恼羞成怒是什么意思】“恼羞成怒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感到羞愧或难堪而变得愤怒,进而表现出暴躁、冲动的行为。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批评、指责或尴尬处境时,因无法接受现实而情绪失控的情况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恼羞成怒 |
拼音 | nǎo xiū chéng nù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子围宋,宋人请降,楚人不许。宋人又请,楚人怒,遂攻之。”后来演变为“恼羞成怒”的说法。 |
含义 | 因羞愧或难堪而愤怒,情绪失控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因面子受损而情绪爆发。 |
近义词 | 咬牙切齿、怒火中烧、气急败坏 |
反义词 | 心平气和、冷静理智、宽容大度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描述 |
工作场合 | 上级指出员工工作失误,员工因羞愧而对上级发火。 |
家庭关系 | 孩子被家长批评后,情绪激动,甚至摔东西。 |
社交场合 | 在公众面前被嘲笑,感到难堪后对他人进行攻击。 |
三、成语的启示
“恼羞成怒”提醒我们,在面对批评或尴尬时,应保持冷静与理智,而不是让情绪主导行为。良好的情绪管理不仅能避免冲突,还能提升个人修养与人际关系质量。
四、总结
“恼羞成怒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它揭示了人在受到心理打击后的反应模式。了解并掌握这一成语的含义与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,提升沟通能力与自我控制力。